上一页|1|
/1页

主题:广西第一跨海大桥设计蓝图面世 跨越茅尾海不挡潮

发表于2011-11-11

龙门跨海大桥效果图

龙门跨海大桥在广西滨海公路规划图中位置(广西交通设计院供图)

(记者李沛 张孟君 )自广西滨海公路去年12月开工建设后,该项目的关键工程——龙门跨海大桥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:作为广西第一跨海大桥、北部湾的标志性建筑,它的模样什么时候掀起盖头来?如何在白茫茫的海域空间跨越?在北部湾这片美丽的海湾,构筑龙门跨海大桥这样庞大的工程,如何保护好海洋环境?如何将雄伟的人工建筑融入美丽的北部湾环境?为此,记者11月9日走进广西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一探究竟。

发表于2011-11-11

红色“双子塔”闪耀北部湾

两座高耸入云的红色桥塔雄跨在北部湾蜿蜒的沿海小岛上,在蓝天碧海之间优雅地伸出长长的手臂,用钢索拉起整座大桥,远看雄伟壮观,近看绚丽夺目——这是龙门跨海大桥设计效果图给记者的第一印象。

龙门跨海大桥一个显著的特点是有两座高度180米的红色桥塔,桥塔之间是“一跨过海”的主跨,距离长达1.16公里。而整座桥的长度长达7公里。巧妙的是,两座雄伟的桥塔都立在两个小岛上,无需在水中施工基础,这样施工难度不仅大减,也不会对海洋环境造成太大影响。

大桥周边分布着许多小岛,大桥桥塔颜色为明亮的中国红,在蓝天碧水中显得光亮夺目。其次,中国红配上线型优美的桥梁,整体视觉大气、恢宏,为秀美的岛屿风光锦上添花。

在造型上,大桥两座桥塔采取中国古典龙门造型,寓意着北部湾经济鱼跃龙门,快速腾飞。而塔顶装饰壮锦图案,尽显壮乡风情。

龙门大桥主桥如何实现千米海域的跨越,这是建设者需解决的最大难题。据介绍,龙门跨海大桥采用悬索桥,届时将先建起两边的桥塔,再挂两根主缆和吊索,最后将主梁用船一块块运到海面进行逐段拼接。该大桥的施工将至少需要3年半。

发表于2011-11-11

跨越茅尾海不挡潮

龙门跨海大桥起点位于防城港市公车镇,终点位于钦州港区,项目线路总长17公里,其中桥长约7公里。从路线图看,龙门跨海大桥是连接防城港港区和钦州港区的一个最便捷的通道,如果不架桥的话,由于茅尾海是内嵌式的海湾,线路需要沿着茅尾海海岸线往里面绕弯,多走20多公里,更重要的是龙门大桥跨越茅尾海,充分体现了滨海公路的“近海、贴海、见海”的特色。

在茅尾海的哪个位置架桥也有考虑。广西交通设计院设计人员介绍说,在桥位选择上,由于茅尾海是一个布袋形状的内海,“它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是纳潮,如果主跨的桥墩建在海里面,就影响了茅尾海的纳潮,当时考虑尽可能不影响水文,把对周围海洋环境的影响减到最小。自治区政府多次组织论证后,最终选定现在的桥位,即从海面最窄的龙门海峡一跨过海,该处海面宽1000米。两个桥塔建在小岛上,对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”。

发表于2011-11-11
。。。。。颜色真土
上一页|1|
/1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