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一页|1|
/1页

主题:城市改名能改运走红、一“名”惊人吗?

发表于2011-03-01
日前,在武汉市召开的“两会”期间,有委员建言将武汉市更名为汉口市。该委员表示经国务院批复同意,襄樊市已于去年底正式更名为襄阳市。武汉市能否效仿,更名为汉口市,恢复当年“大汉口”的地位?汉口作为地名已有500多年历史,而武汉不过80余年历史,论度、美誉度和历史文化沉淀,两者都大相径庭。她认为,武汉市更名为汉口市,是传承租界文化、码头文化、商业文化的需要,也有利于获得华人的认同。
   这一二十年,中国城市改名风起云涌,尤其是在“两会”期间城市改名的冲动这些年从未停止,例如2010年全国“两会”期间,全国代表、武汉大学教授彭富春联合湖北仙桃籍“两会”代表委员上书建议案:将仙桃改回沔阳。“仙桃改回沔阳,是我们大多数沔阳籍人士的心声。” 又如河北石家庄市想改成正定市或西柏坡市,河南新郑市想改为轩辕市,河南周口市想改为陈州市,湖南新晃侗族自治县与贵州水城县都想改为夜郎市,另外有人建议湖南耒阳市改名蔡伦市,西安市改名长安市等。
  人们不禁要问:如此众多的城市改名,果真都是深思熟虑的科学决策?换了“马甲”对城市发展的作用真的有那么大?改名果真能一个城市改运走红、一“名”惊人的改名效应吗?果真能产生异想天开的经济效益、让更多的人受益么?湖北襄樊经过多年努力,终于把名字改成了襄阳,据说一字之差花费的成本至少1个亿。武汉改名恐怕远不止这个数。一个城市不在内功上给力,仅靠改名就能改运,让人总觉得是天方夜潭的神话。
  令人担忧的是,在风起云涌的城市改名的背后潜伏着不好的风气,即争名夺利、相互攀比、重名轻实、急功近利、翻来覆去地乱折腾。古人云:“山不在高,有仙则名。水不在深,有龙则灵。斯是陋室,唯吾德馨。”一个城市品质的提升不在名份,而在于城市的科学规划和管理,在于城市功能的全面提高。桃李不言,下自成蹊,一个城市只有发展了和市民素质提高了,名气也就自然大了。如果把主要精力放在改名换姓上折腾,即使是改成了一厢情愿的响亮名字,也未必能把皮球变成鸡蛋!
  城市更名,绝不会是“以旧换新”换个名称那么简单,而是一个涉及较重大地方公共利益的议题,涉及到方方面面,涉及到历史与现实血脉的切割,弄不好会导致一个城市元气的大伤。因此,城市更名一定要全面权衡、审时度势、详细论证、慎之又慎,切不可心血来潮。指出, 一般适宜于更名的城市是新兴而又文化底蕴不深、现有城市名称无法表现自身文化底蕴并需要重新包装的城市。笔者以为如果只凭一时炒作与跟风的冲动,只想到改名带来的好处,没有全面思量和权衡更名要付出的有形与无形的成本,显然是不科学的,也是不可取的。
上一页|1|
/1页